姓氏时代不同其意也不同 | 来源: 点击数:4089次 更新时间:2017/8/20 16:22:43 |
姓氏时代不同其意也不同
上官衍卫
一、原始姓氏姓是表明一个血统的标记,也就是一种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在古代,姓、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氏”氏是部族的标记,就是一个部族有一个氏作为她们的代表符号或称标记。“姓”姓是在这个部族里的一个家族的标记,也就是部族里的一个小家庭。这个时期是先有氏后才有姓。氏部族是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是由同氏标记合成的一个整体。姓是在这个氏族里的一个家庭或称家族,范围比较小,是一个家庭的标记。在这个氏族里有好多的家族,他们的标记都不同,有好多姓这是为了区别。如黄帝,氏为有熊氏,生子二十五个,有十二人建立了自已的家庭:1、姬姓,2、酉姓,3、祁姓,4、己姓,5、滕姓,6、箴姓,7、任姓,8、荀姓,9、僖姓,10、依姓,11、?姓,12、纪姓。还有十三人没有建立自已的家庭,所以没有姓,这十三人只有氏。黄帝氏为:有熊氏,有熊氏包括这十二姓。
二、秦前商后时期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周武王灭掉了商王朝,奴隶社会开始解体,封建社会逐步建立。这时部族模式消亡了,氏是部族的标记自然消失。周武王开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赐姓。这时姓是家族的族号,标明血统的关系。而氏则用来表示姓的分支,除此外,氏还可表示贵贱。只有诸侯贵族才有氏,这是贵族特有的标志和尊称,表示家庭出生和社会地位。这个时期有许多同姓不同氏的,如周天子姓姬,诸候也姓姬,但周天子以国为氏,即周氏,其它诸侯国以国为氏的有,晋氏,郑氏,鲁氏,吴氏。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就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中去,如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人物,公孙鞅、张仪、苏秦等人,他们出生平民,如:刘邦是平民出生,韩信是当兵出生,樊哙是屠夫,英布是囚犯等人,这些人当然不会承认过去天子赐姓命氏的制度。原贵族被沦为平民,这时,姓既是氏,氏也是姓而不分。氏的“名贵贱”就自然消灭。姓氏就起到了“明血统”的作用。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上官家族的历史朔源 下一篇:关于官姓起源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