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出土文物看上官姓氏源流考 | 来源: 点击数:1218次 更新时间:2022/8/14 16:16:45 |
从一件出土文物看上官姓氏源流考
原创 上官墨翰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 2022-08-06 18:08 发表于河南
"出土文物"一般是指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从迄今为止,经由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看上官姓氏的历史演变。
首先,我们从可以查找的词条上看上官姓氏:上官姓,汉族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
其次目前公认的源流考释:上官姓源流单一,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战国时,楚怀王时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据《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楚怀王的少子子兰。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于是,以官衔为氏而姓了上官。
从以上资料上看上官姓氏的源流基本上是有两种,而上官姓氏的家族成员也大都认定第一种,出自芈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战国时楚国公子子兰。
目前出土文物中却可以看到与上官姓氏相关的文物,上官姓氏的源流是要早于以上两种说法的。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出土断代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器"上官豆"的文物,从铭文上可以看出上官姓氏的源流。
文物信息如下:
上 官 豆
春秋早期:上官豆高19.5、口径19.1厘米。原应有盖,现盖已失,子母口,圜底有柄,下有饼形圈足,通体光素。铭文字数,铭文22字铭文释文为:富子之上官只(获)之画□铜□十,台(以)为大役(赴)之从,□莫(暮)其□。再说说文物青铜豆,这在古代是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来看,这件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上官"字样,应该是当时的家族姓氏。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学家把这件青铜器命名为"上官豆"的原因。
上 官 豆 铭 文 拓 片
而春秋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这段时间将近300年,那么春秋早期应该是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670年之间,而上官子兰则出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史料中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国王怀王-熊槐(公元前329年-299年),生二子,长子楚顷襄王-熊横(公元前299年-263年),次子名子兰,子兰被封在上官邑(地名今河南滑县东南)任大夫,史称上官大夫。大夫为官名,被封大夫后,其后代就不用芈姓为姓,而用上官为姓。从此,后代子孙全部用上官姓。子兰公即上官姓氏族人公认的姓氏始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春秋早期就有上官姓氏的出现,我们姑且从从公元前670年推至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29年,这中间有341年的历史时期,到子兰出生至少有35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出土文物"上官豆"比上官子兰出现在历史中的时间至少要早350年,这也从而说明上官子兰,并不是我们认为最早的上官姓氏的使用者,而因为这件出土文物"上官豆"的出现,也让我们对上官姓氏的源流始祖,提出新的发现和思考,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与上官姓氏相关的文物出土,为上官姓氏的源流提供更为有力的考证。
上官墨翰
壬寅夏七月初九于瓦砚斋南窗
上官墨翰个人简介
作者:上官墨翰
别号:瓦砚斋
祖籍河南光山现定居深圳
高级工程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家具设计协会会员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
网站:上官衍卫
目前从出土文物和人的姓氏来看,有4个方面可以证实上官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
1、 "上官豆";
2、 上官鼎;
3、上官黑印;
4、曾子母亲上官氏;
这些都证明了上官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楚庄王时期就有了上官氏,而不是战国时期才有上官姓氏。
宗亲们在研究家族历史渊源时,多留意出土文物、墓志铭、古代器物等等。这些上边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证据,可信度非常高,具有研究价值。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关于上官氏族人倡导组织姓氏文化研究会和续建谱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