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口的三次大迁徙 | 来源: 点击:2957 时间:2017-08-15 |
江西人口的三次大迁徙
官春水 江西
在汉代之前,江西人口并不稠密,至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总数也不过37万,列全国第十七位,由于战乱等种种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移,并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江西人口迅速上升,到元世祖二十七年(1290年),江西人口上升到1400万,超过当时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五省总和,列全国第一,江西出现了地狭人稠的局面。古代人口,90%是农民。缺田少地的农村人口为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不得不踏上迁徙的征途。
据江西教育学院年逾九旬的章文焕教授研究认为,明清两朝,江西省有过三次人口大迁徙。
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发生在明代初期,即所谓“江西填湖广”。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后,不断进兵湖广和云贵,都以江西为基地,军需给养任务繁重。而且税务名目繁多,如户口、起色(本色)、折色、存留、额办、岁办、岁派、杂办等五花八门,还有派夫、派银、派物等差役,百姓难以承受。而为了招揽移民耕垦,朱元璋在两湖地区实行放宽赋税的政策,故许许多多江西农民纷至沓来。
江西第二次农民大迁徙,发生在明代中期,又曰“流民进云贵”,其原因起于豪富占田。有钱有势的大户们巧取豪夺,占田占地,并弄虚作假转嫁差役于农民。嘉靖八年赣南巡抚周用上奏朝廷,列举了豪门向农民转嫁田赋的花样有十余种。官府与豪门勾结,致使农民走投无路,上山为匪者有之,加入农民暴动者有之,而大多数破产农民则背井离乡去寻找生路。湖广平原落户已很困难,不少流民只有远走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山区。据葛剑雄编《中国移民史》,江西在云南民籍军籍移民有70多万,其中军籍25万,流民近30万。拿当时全国人口基数来算,这一数据己很可观。
江西第三次农民大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以及张献忠称帝、吴三桂反清,战争不断,致使四川人口大减,田园荒芜。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提议迁移湖广民众来川。康熙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官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其他省民在川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入籍考试”,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相对轻得多的租税,吸引在江西山区落籍的客家人以及土著赣人展开了以四川为目标的一次新的人口迁徙。
在故乡失去耕地或耕地很少的江西农民来到这些人稀地广的地方,开垦土地,繁衍生息,他们将先进的耕作技术带到这里。明末清初,江西奉新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总结的工农业生产经验也通过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带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上官仪墓地寻找中 下一篇:江西瓦屑坝是在鄱阳县莲湖乡今作--瓦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