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地名“上官”来历或传说 | 来源: 点击:5392 时间:2021-09-05 |
全国乡村地名“上官”来历或传说
作者:上官炬
上官作为复姓,是以官职为氏。具有的高贵、珍稀、好听、霸气、宏大、吉祥等特性,使其作为人物出现在武侠、言情、神话等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比如:上官翼(《天平广记·上官翼》人物);上官守愚、上官粹(《剪灯余话·连理树》人物);上官郡侯(《西游记》天竺国凤仙郡的郡侯);作为艺名、笔名用于许多著名影星、作家等,比如上官云珠(著名演员韦均荦);上官鼎(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上官碧(著名作家沈从文)等。同样以起源迁徙居住地、感恩之情、高贵吉祥好听、官府职能等不同情形,我国许多乡村地方以“上官”命名。对于乡村地名“上官”介绍,过去许多上官宗亲及上官家族网都作出卓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 200 个以“上官”命名的乡、村、巷。下面对具有代表性的上官地名作分类描述。
起源迁徙居住地
上官以官职为氏,封地上官邑,据许多文献载,上官邑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滑县东南附近。随着历史的变迁,上官姓在由郡望天水迁徙过程早期形成一支京兆郡望族,京兆郡位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及附近。后续随着家族枝繁叶茂或家族遇难又迁涉居住在许多地方。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上官村, 以上官姓氏起源封地-上官邑命名。又说,明洪武年间上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耀县)石柱镇上官村, 村中无一上官姓,村民认为村名因村民好讼而得。其实村名以上官姓氏命名,在南北朝西魏时,村中就有许多上官姓,这与上官姓氏郡望“京兆郡”密切有关。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市)峰峰镇上官庄村,上官庄建村时,有复姓“上官氏”在此定居,故取名。后来在唐朝上官庄因上官仪一案受到了牵连,侥幸存活下来的上官族人只好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时隔多年后,上官的后人又回到原址隐居,因避讳“上官庄”村名,遂改为许由村。在民国时期为了纪念上官仪,重又恢复村名“上官庄”。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显镇西上官村和侯马市凤城乡南上官村,两村相邻,因“上官氏”居住得名,除两村外,附近以前还有东上官和北上官,得不到发展而被淹没。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上官村,由曲沃上官村人迁入而获得的。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册村镇上官村,上官仪受难时,逃出去的家人怕被官府追杀,沿黄河两岸隐姓埋名,苟且偷生。后来家族平反,发展壮大,后人为了对蒙冤屈死的上官仪表示尊敬和怀念,把居住地改为“上官村”留传至今。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上官李家村及上官刘家村 ,本村原为上官家族居住地。因地处渤海湾,多次遭遇夏季洪水灾害,又历经多年战乱,使得当地民不聊生,于宋元以来一直未曾出现过平稳的社会状态。至洪武初,朱元璋的去胡令后,本地居民以上氏或官氏分迁各地未归。后来,由四川迁徙而来的民众,就以各自的姓氏重新命名住地,但把“上官”冠前。
感恩之情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与的帮助表示感谢,也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所体现的是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苦难的形态。在历史长河中,上官族人以他们的仁义得到感恩,同时上官族人也以得到帮助来感恩他人,这些从乡村地点名字得到印证。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王村镇上官村和马连镇南上官村,隋唐时,上官婉儿侍奉武则天乾陵,沿古道茂陵,马嵬驿乾县马连上官村、王村镇上官村,让上官后人沿途设立招待站,后演化为村落。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上官村,宋仁宗(赵祯)十四年连降暴雨,黄河泛滥,河防危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镇河将军上官辉率民众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职。朝廷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将此地改名为“上官镇”。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市)峰峰镇上官庄村,明未朝政腐败,又连年大旱,官府横征暴敛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此时该村年轻后生“飞毛腿”和义军密议,里应外合举事。朝廷闻奏后,急遣一姓上官的将军前来捉拿“飞毛腿”,并降旨屠灭全村老少。当上官将军见到衣衫褴褛、面露饥色的村民,内心充满矛盾,一时难以决断,踌躇良久,决定给村民出路,让他们外逃谋生。清顺治年间,漂泊流离的村民,重建家园,为了纪念这位姓上官的将军,把村庄便取名叫“上官庄”。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上官岗村,据考证地名的由来和司马光砸缸故事一脉相承,上官岗原来存有“北宋上官岗感恩亭旧趾”。北宋名相、历史学家司马光童时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日“感恩亭”, 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
高贵吉祥好听
上官来源于楚国贵族,以官职为氏,寓意高贵、吉祥、好听。我国许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把它原来的名字演变成上官,比如“上观”、“上关”、“尚馆”、“邵官”等名字变成“上官”。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册村镇上官村,村名原为“上观”村,村内建有各类庙宇,村民每逢黄道吉日,都会到庙宇内求财、求子、求学、求平安,更有求学、求官者心切,也寄希望族内有人能升官发财,把“上观”改为
“上官”留存了下来。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上官乡,北宋时有帝招盛章公为驸马。按古俗:凡与公主结婚称尚主,驸马宫称甥馆,故村名“尚馆”,后辈简写成“上官”,故名。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王屋镇上官庄村,整个村庄的修建费用都是皇上赏给武官张大年的,人称“赏官庄”,后演为“上官庄”。也有传说该村的东边有一道教观庙(被洪水冲毁),称为“上观”,故该村称“上官庄”。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马连镇南上官村: 该村在古时称为“南上关”,后改名为“南上官”。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上官巷,清初,在巷里住有一位姓邵的官员,颇有声望,于是人们便把这条巷称为“邵官巷”。或许是由于 “邵”与“上”的发音极其相似,并且上官更为高贵的缘故,人们便渐渐把原来的“邵官巷”也就念作“上官巷”。
官府职能
官府依据职能设置许多部门,以这些部门方位来命名地点的名字,特别存在上下方位,上方地方就命名为“上官”。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吴街道(镇)上官道村 汉武帝埋到原上,官员走这条路去茂陵祭祀,因此叫官道,后来村里一部分人搬到下边去住,分成上官道、下官道两村。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新城镇上官村,本地处于“官路”,官府在此设立驿站、店铺,供王师、客商歇息住宿之需,逐渐形成了“官店”,亦称上官店和下官店,后建制改为“上官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 清初,沿牡丹江右岸设两处“官庄”,因此官庄在牡丹江上游,故名“上官地”。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上官老沟村,相传,某代朝廷一名官员东巡回京至下中夼时,被此处的美丽山水景色所迷,整日寻欢作乐,终因劳累过度,当走到上中夼是死亡。按当地习俗,“死”谓“老”,为纪念山沟里发生的这一新奇事,将村名改为“上官老”。后因此村处于山沟,故更名“上官老沟”。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上(官)屯镇,明末将领左良玉屯兵的左官屯(清易名为上官屯,简称为上屯),商贾云集形成的土墙屯(清初改称下官屯,简称下屯)。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鸠山镇上官寺村,相传在大禹时期,在此地有一个人比较喜欢调解邻里之间的杂事,后来大家都叫他管事;大禹听到此事之后,就封此人一个职务叫上官事,人们在读的时候有谐音,读着读着就念成了谐音“上官寺”。久而久之在此地延住的后辈们就将此地命名成了“上官寺”,也就是现在的“上官寺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南强镇上官庄村, 在《郴州地名志》中的记载是因为此地在古代时有一大户人家在外做官,得名“官庄”,又因村庄方位分为上、下官庄两村。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上官路村,因村中岁贡士林文聪公在嘉靖十六年时官拜“国相第”画锦回乡,建官厅一座,遂将村名改为“上官路”。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上官家族兄弟情 下一篇:唁 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