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2017年  
要闻导播:关于举行上官(官)氏家族(福州)联谊会换届和2025年年会的通知  厦门联谊会2024年中秋博饼家宴即将开启!  新春贺信  关于举办上官(官)氏家族(福州)联谊会2024年年会的通知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第二届领导班子选举结果公告  
全站搜索:    
· 首页 - 综合栏目
重走昔日挑夫路
来源: 点击:348 时间:2024-03-14
重走昔日挑夫路

浙江仙居: 官南星 


题记:
昔日八岭一坑挑夫路,而今四通九达崇山峻岭变坦途。
重走过去挑夫路,百感交集涌心头……
笔者作为曾经的一员“挑夫”,屡屡重走昔日挑夫路。 
五十多年前的挑夫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仙居安岭(一都、安仁),地处仙居西南,西南北均与缙云接界,处于台州温州处州(丽水)三府、仙居永嘉缙云三县边郫之地,台州最西端,最高海拔天堂尖1184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440米,平均海拔600米以上,是灵江源头,素有“台州西藏”之称。
历史上,安岭乡一直归属仙居管辖,宋元明清(960—1911:宋、元、明属遂宁乡一都;清代为一都)为仙居一都(民国时期安仁《尹氏宗谱》记载:“仙居为都三十有八,吾乡之首也”);民国十九年(1930)一都改名安仁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安仁乡改称仙居县第一乡;1949年安仁乡属缙云县管辖;1962年安仁乡还属仙居。安岭若仍属缙云管辖,仙居就缺少了历史上的第一都、第一乡。1993年被省民政厅定为革命老区乡。安岭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生态条件良好,旅游景观独特,建有龙潭坑省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生态乡,2012年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1万(欲知安岭详情,参见拙文《仙居的“西藏” 何以群星璀璨》《浙江省上官氏自闽迁浙始祖大用公一脉源流考》)。
安岭(一都、安仁)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安岭四山环拱,重峦叠嶂,一水西流,境内八岭一坑古道通外界。
东北方双坑岭,通缙云、仙居方向,古道海拔750米,岭高315米。双坑岭岗后一都岭(饥饱岭)通缙云双坑、仙居曹店,岭高565米。
东方吕庄岭(大岭),通仙居、缙云方向,古道海拔690米,岭高265米。吕庄岭岗后车寮岭。
东方溪口岭,通仙居、永嘉、缙云方向,溪口岭海拔690米处三叉路口一分为二南北两岗头:北岗头古道海拔738米,岭高303米,公路海拔733米,溪口岭北岗头后郑山头岭;溪口岭南岗头古道海拔750米,岭高315米,溪口岭南岗头后永坑岭。
南方荒田背岭,通永嘉、缙云方向,古道海拔715米,岭高290米。荒田背岭岗后高石坑岭,岭高315米。
西南方西岭,通缙云方向,上坑岭金岙岭两岭海拔548米处三岔路口合二为一至西岭,西岭岗头古道海拔576米,岭高175米,公路海拔563米;下会、金岙两公路在海拔545米处合二为一至西岭头。西岭头岗后西溪岭,岭高226米。
西南方太公岭,通缙云方向,海拔507米,岭高106米。
西方吾坑岭,通缙云方向,海拔523米,岭高132米。
西方安仁(安岭)坑古道,通缙云方向,安仁坑古道顺安仁坑进入缙云寮车头沿永安溪转北向东通大源再通仙居,安仁坑古道下洋坑仙居缙云交界处海拔350米。
安仁坑古道下洋坑仙居缙云交界处公路界碑:

一水西流山环拱,安仁坑口安仁亭:

西北方麻面岭(地图标明)仰天湖岭(未知何因,地图未标明),麻面岭头海拔652米处三叉路口古路碑为界一分为二东西两通道:东通缙云、仙居方向;西转北经仰天湖岭通缙云方向,仰天湖岭岗头古道683米,岭高282米。
北方大青山,一山横亘仙缙边境天然屏障相阻隔。
其中东北方双坑岭、东方吕庄岭、西北方麻面岭仰天湖岭古道,是古时安岭(一都、安仁)通向台温处三府、仙永缙三县的主要通道。
双坑岭,安岭—曹店挑夫路的必经之地,安岭八岭一坑古道之一,地处安岭东北方,通缙云、仙居方向,古道海拔750米。双坑岭岗后一都岭(饥饱岭)通缙云双坑、仙居曹店。
双坑岭,一都(安岭)一侧通往缙云双坑村,名叫双坑岭。双坑岭岗后双坑村通往一都,名叫一都岭。
常规叫法应该是:一都一侧通往缙云双坑,名叫一都岭;双坑通往一都,名叫双坑岭。一都岭叫做双坑岭,双坑岭叫做一都岭。此种反常规叫法与实际位置截然相反。为何有如此反常规叫法?笔者访谈了许多老者,均不得其解。笔者揣测双坑岭、一都岭命名原因是仙居一都人、缙云双坑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以自己要去的地方(双坑、一都)命名:一都人要去双坑的岭称之为双坑岭,双坑人要去一都的岭称之为一都岭。
挑夫们给安岭供销社挑农副产品、为安岭粮站挑桐油、白腊油、靑油等林木产品去35华里之外的曹店供销社、曹店粮站。往往头天晚上睡觉前做好一切准备,万事俱备,等候“鸡叫”“东风”。“鸡啼”这个“东风”一来,即刻出发,挑担上路,挑到双坑岭岗头等待天亮。天亮后沿着一都岭一直下坡前行到曹店。下午把曹店供销社的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挑回安岭供销社、把曹店粮站的大米面粉番薯丝番薯片菜籽油等粮油产品挑回安岭粮站,基本上挑到双坑岭天已大黑,到达目的地,办好手续,回到家中,人们早已进入梦乡。
油桐树结的果实叫油桐(桐籽),油桐榨的油叫桐油,桐油是优良的干性油,具有比重轻、干燥快、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酸、耐碱、耐热、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点。桐油有“黄金液体”之称号。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可用于医药、化工;熟桐油可作为机器的润滑油和清漆油漆等涂料。
烏桕树的果实叫烏桕(桕籽),烏桕的白色外皮榨出的油叫做白腊油,白腊油可以做蜡烛、肥皂及其他化工原料;桕籽白色外皮内的种子榨出的油叫做青油,青油可点灯、做化工原料。青油点的灯,叫青灯,古时描绘“青灯”的诗句比比皆是,有“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之说,用以形容书生们的辛勤攻读;“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读书人虽白发垂垂,内心却依然活泼灵动的豁达情怀。
没有钟表,听雄鸡报晓。雄鸡报晓有诀窍:雄鸡肚子饱,精力充沛报晓早;雄鸡饥饿肚子瘪,无精打采“罢工”闹。鸡不啼更事非小,挑夫宁愿少吃讨鸡好。
如此长年累月起早又摸黑,周而复始挑夫路。
安岭—曹店(原溪港公社所在地)挑货,35华里山间小路,双坑岭高270米,下坡为主,百斤挑费0.6元;曹店—安岭,一都岭高565米,上岭为主,百斤挑费0.9元。时年当地泥水、木匠、裁缝等技术工每天1元,民工每天0.8元。安岭—曹店往返挑担70里,相当于两个工的收入。
一都岭,又名饥饱岭,“饥饱”,偏义词:偏义在“饥”,“饥饿”之意;又如“动静”“窗户”“灯火”“人物”等偏义词,偏义在“动”“窗”“灯”“人”。
安岭—曹店挑夫路的必经之地双坑岭,双坑岭岗头下去一都岭(饥饱岭);曹店—安岭挑夫路的必经之地是饥饱岭,饥饱岭岗头下去是双坑岭。最高处的岭岗既是双坑岭岗头,又是饥饱岭岗头。挑夫们翻山越岭,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腾挪,挑到饥饱岭,已经是精疲力竭,饥饿难耐,名副其实翻越“饥饱岭”。
往返安岭—曹店,起早摸黑“两头乌(黑)”:凌晨出门乌,夜晚回家乌。一天内翻崇山越峻岭,在崎岖小道上肩负重担日行70里,随身携带番薯丝番薯渣饼等干粮。饿了,边啃干粮边挑担;渴了,咕咚咕咚一通“矿泉水”(路边山坑水)。寒冬刺骨,烈日暴晒,风吹雨淋;披星戴月,风餐露饮,早出晚归;疲敝不堪,饥渴难熬;辛酸苦楚,五味杂陈:谁能言表!
昔日挑夫路上看见来来往往空手徒步或行李不多身上负担不重的过路客,肩无负担一身轻,喜笑颜开一路行,真是羡慕死了。此情此境,内心深处情不自禁萌发奇想:“我何时也能肩无负担徒手潇洒走一回?” 
说来有意思,1973年9月,县里分配给安岭公社一个工农兵上大学名额,经各大队、石长坑水库指挥部推荐,公社党委批准八位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参加县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其中一人。当年我有幸被石长坑水库推荐,公社批准,经过县里组织的文化知识统一考试(其时因台风毁路客车中断八位考伴从安岭步行至县城,夜宿光明山顶仙居中学学生宿舍,全县考生集中在仙居中学大礼堂参加县里组织的文化知识统一考试),被择优录取,进入台州师专(一年后因院校调整,台州师专降格为台州师范,大专降格为中专)中文科读书,1975年9月毕业,分配至溪港公社金坑小学任教,半年后调入溪港公社中心校(学校坐落在曹店永安溪溪中央,小学设戴帽初中,故又名曹店溪港中央溪中小学)。在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其时安岭—曹店已于两年前(1973年8月)通车,仙居县城经曹店至安岭基本上每天有一班客车。为了节省几角钱(其时挑夫们赚几角钱还是不容易,我这个曾经的挑夫感同身受)的车票,尤其是为了不忘昔日挑夫苦,加倍珍惜而今甜,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坐舒舒服服的客车,宁可翻山越岭往返步行70里走山路。距此(1976)六年前(1970)在此挑夫路上,身负重担,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移,安岭—曹店一天往返70里;两年半前(1973)还在石长坑水库工地顶严寒,冒酷暑,挥汗如雨,奋力拼搏。在水库工地,一个月回家一次,挑着一个月的粮食干菜,沿着荒田背岭、高石坑岭或溪口岭、永坑岭、高山岭,翻山越岭35华里去水库工地,一到水库工地就立即投入紧张劳动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吃过苦中苦,才知眼前福。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时至撰写此文之今日甲辰年(2024)春节,笔者历尽艰辛,饱受煎熬,千磨万难,百折不挠,逆境奋起,自强不息,已经步入人生第七个龙年,春暖花开,和顺圆满,进入小康,衣食不愁,身体康健,行动自如,思维敏捷,舞文弄墨,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学生、乡人、亲朋好友中成功人士、千万亿万富翁、大富大贵者比比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者之一。不忘过去苦,方知今朝甜。因此,当我成为师范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暗下决心:全心全意发愤图强披肝沥胆学文化,忠心耿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育人才,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献青春。学校家庭往返70里山路,蓝天白云,雄鹰翱翔;层峦叠翠,峰回路转;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泉水叮咚,鸟鸣啁啾:一路美景,妙不可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鸟一鱼,倍感亲切。徒手步行,肩无负担,一路行走一路歌,一路欣赏满目景。一路行来一路走,思前想后今夕比,幸福生活天壤别,暗下决心创大业。与肩负重担比,徒手行路是享乐!心境沉湎环境,真情久驻心田。今天,我作为一员人民教师,肩无负担徒步重走昔日挑夫路,实现了彼时挑夫路上发自内心深处美愿景:“我何时也能肩无负担徒手潇洒走一回?”这莫不是天道轮回?非也!感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感恩人生道路上给予帮扶的贵人恩人;感谢所有父老乡亲社会各界好心人。
各位看官:上段文字(黑体字标明)时空转换太过频繁,跌宕起伏,翻转腾挪,跨越半个多世纪,如入迷宫,影响阅读效果;行文至此,不如此表述又觉得难以抒发当时内心情境,不易描写自我心路历程。
挑夫路上并非一直死气沉沉,闷闷不乐。途中不乏丰富多彩诙谐风趣幽默频出,挑伴们谈论国家大事,世界风云;左邻右舍,家长里短;社会趣闻,笑林广记。笔者有一次安岭—曹店回程,挑到一都岭(饥饱岭)半岭,挑了六十里山路,大家正在精疲力竭,饥渴难忍,一步一步往上艰难腾挪之时,突然有一王姓挑伴冒出一句“今天赚了两块半,带个老婆回家去”。此话一出,引起哄岭大笑,助推大家奋力向前。一句笑话,宛若兴奋剂,驱除身心疲劳;一则趣闻,有如助力器,增加前进力量;一句鼓励话,好像助推器,提高勇气奋力向前;装一个丑相,仿佛食物添加剂,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宛如一块调色板,五彩缤纷变化无穷;饥渴难耐,一句戏谑语,好似填充了肚子:正所谓画饼能够充饥,望梅也能止渴。若有女挑夫在场,男女搭配,挑担不累。男女挑夫“搭配”,肩上重担顿觉减轻不少。在当时艰难困苦环境下,只能以此聊以自慰,苦中寻乐,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减轻身心负担。忧也一天,乐也一天。何必忧愁满腹,闷闷不乐。一味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灰心丧气,倒不如泰然处之,开朗达观,随遇而安,困则思变,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绝不气馁颓丧,决不向命运低头!
铁块铁条铁丝之类沉物感觉沉,棉花之类货物所占空间大,挑运难度大,挑夫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主动选择。
玻璃瓷器铁锅等易碎物品,一不小心打破,必须照价赔偿,在原有的挑价上每百斤加0.1元,大家还是有点不大情愿。
挑净重100斤的两雕老酒,每雕加0.2元,此等重任一般由身强力壮且能得到供销社工作人员信懒的青壮年者承担。在崇山峻岭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挑两雕老酒,一不留神,路滑人跌倒,或者碰到路边石头,后果不堪设想。有人撞破一雕,肩头扛回供销社一雕,挑夫赔偿供销社一雕。挑夫赔偿一雕老酒,令人唏嘘!甚至两雕都破,赔偿两雕老酒之惨剧亦有发生,多么悲哀。最悲催的是有一李姓挑夫,两雕老酒已经从曹店挑到安岭供销社门前,棒拄(一种助力、换肩用的木棒工具)拄着扁担排队过秤,兴高采烈地说“今天两雕老酒的担脚(工资)逃不去了”。一不小心,扁担在棒拄上滑落,两雕老酒掉在地上打个稀巴烂,工资未到手,还倒贴(赔偿)两雕老酒钱。挑者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同伴及见者无不为之悲悯伶惜。(此处描述半个多世纪前的挑夫情景,当今部分看官可能觉得有点夸张,甚至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两雕老酒值得几个钱?)“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难挑的是农用物资氨水,每百斤加0.3元。氨水为无色液体肥料,氨水的水溶液呈碱性,施入土壤后呈生理中性,是一种液体速效氮肥,其最大特点是不仅适用于各类作物,而且适用于各类土壤,很受生产队欢迎,因此销量特别大。氨水易挥发,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氨气挥发越多,对眼睛和呼吸道等人体粘膜的刺激损害就越大;氨水为碱性反应,有腐蚀性,尤其对伤口有强烈的腐蚀性,防止氨水溅入眼睛或皮肤;氨水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在挑氨水过程中,必须特别小心,注意安全。
开始时挑夫们没有加盖密封的专用氨水桶,用的是农村传统的无盖敞口大便桶,权当氨水桶挑运,供销社工作人员在氨水上滴几滴柴油封盖,用以减少一点刺激。当时柴油奇缺,柴油车、柴油机、拖拉机都在“忍饥挨饿”,哪有给氨水多“吃”的份?舍不得多滴几滴,柴油太少根本封盖不住。挑运氨水过程中,氨水气体刺激难闻,在强烈的阳光作用下,更加难熬。
氨水是液体,不如挑同样是液体的老酒。酒雕即使打破,老酒不会伤害人;挑氨水脚步稍有不稳,两个便桶容易晃荡,氨水就会溅溢出来。一不小心,腿脚磕拌一下,或者撞碰到路边石头树木,后果不堪设想……
一两年后,专业挑夫纷纷购置了有盖密封的专用氨水桶,挑起来无强烈的刺激味,又相对安全。从此,氨水基本上由专业挑夫承挑。我们这些利用农闲时间的业余挑夫,就避而远之了。
担脚(工资)虽然统一标价,但并不是一成不变。有时货物的重量相同,担脚却不同。根据货物的数量多少、畅销滞销、保存难易、贵贱(布匹木炭)沉浮(铁块棉花)、难搬易移(体积大小)、柔软坚硬(棉织矿石)、坚固易碎(钢筋玻璃)、固体流质(布匹老酒)、有无气味(药品用具)、香臭刺激(坚果氨水)、有害无害(农药糖果)、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石灰水泥)等各种因素决定,随时随地可以讨价还价。
挑夫有专业、业余之分。专业挑夫与在农村的单职工家庭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社办企业职工、手工业者等非直接从事生产队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一样,赚取的现金工资,都要按照规定打钱“投资”给生产队,只有打足规定的“投资”,生产队才能分给专业挑夫家庭的粮食及其农具用具火柴肥皂布匹棉花油盐糖烟酒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票证,其时所有商品几乎全是凭票供应。笔者平时都在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只是利用农闲时间挑挑担,做做业余挑夫,赚取一点外快,用以贴补家用,就无须给生产队打投资。
挑夫的报酬有现金、工分、“误工”三种。
一是给粮站、供销社、粮油加工厂、矿山等工矿企业经营性单位挑,就直接付给现金。
二是给生产队挑,给予工分。当时中青年男性属于全劳力生产队干一天给予10分工分,中青年女性属于半劳力生产队干一天给予0.58分工分,其时农村生产队劳动男女难以同工同酬。当年工分就是金钱,工分就是财富。劳力强,工分多,粮食(生产队的粮食,百分之七十按人口分配口粮,其余百分之三十按工分分配,予以激励劳动力,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现金分红就多。
三是给公社、大队、学校、医院、公路、水库等非经营性单位挑,就给予“误工”,发放“误工”证明,将“误工”拿回生产队兑换相应的工分。
误工,建水库、修公路、建厂房、造电站、建造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建设性用工,开会出差学习培训等非农业生产性用工,统称之为“误工”。
当年潜德彰等安岭公社领导班子,面对安岭贫困现状,穷则思变,雄心勃勃,宏伟蓝图,欲兴百业,点多面阔,基建项目特别多:建设石长坑水库、曹店—陈岭—安岭公路、瓷器厂、粮油加工厂、西溪降龙电站、大庙殿电站,修建公社房舍,建造卫生院、中心校、各村校……因此公社、大队摊派的“误工”特别多,社员的负担相当沉重。好在其时大多数干部社员都能体谅领导良苦用心,积极配合,热心参与,干劲冲天,成效显著。
工分、“误工”、“投资”,民间可以互换,各人可按需要调换相应的工分、“误工”、“投资”。如张三擅长挑担,安岭—曹店挑一个来回,赚得一个“误工”,用赚来的一个“误工”与木匠李四调换,请木匠李四为自己做一天木匠活;也可以用一个“误工”与王五调换相应价值的柴火木炭;还可以与赵六换取等值的现金。以工易工,各取所需;以工易物,各得其所;以工易钱,克难解困。笔者亦曾经以此方法,解决家庭所需。其时笔者大哥在外参军五年,小弟、小妹在校读书,缺少劳动力,父亲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体弱多病,经过三年调养,得以慢慢康复,经济困难,家境窘迫。为此,我只能自加压力,负重拼搏,为父母减轻一点压力。
1972年曹店—麻车坑(陈岭公社所在地)公路开通,安岭—曹店挑夫路完成历史使命,延续了千百年的安岭—曹店挑夫路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安岭—麻车坑挑夫路,接棒安岭—曹店挑夫路。
吕庄岭(大岭),安岭—麻车坑挑夫路的必经之地,安岭八岭一坑古道之一。吕庄岭地处安岭东方,通仙居、永嘉方向。吕庄岭古道海拔690米,公路海拔663米。吕庄岭岗后车寮岭。
安岭—麻车坑挑货,20华里山间小路,吕庄岭高265米,下坡为主,百斤挑费0.6元;陈岭—安岭挑夫路,陈岭开始至吕庄岭岗头,一直上坡,连同车寮岭上坡高度465米,上岭为主,百斤挑费0.9元。安岭—陈岭一个来回,也得起早又摸黑。
1973年陈岭(麻车坑)—安岭公路开通,安岭—麻车坑挑夫路亦完成其历史使命。
安岭1973年8月通公路(图片来自网络):

麻面岭仰天湖岭,安岭—缙云大源挑夫路的必经之地,安岭八岭一坑古道之一。
麻面岭仰天湖岭古道(未署名照片均为笔者拍摄,下同):

麻面岭仰天湖岭地处安岭西北方,麻面岭头海拔652米处三叉路口古路碑为界一分为二东西两通道:东(右)通缙云、仙居方向,西(左)转北经仰天湖岭岗头通缙云方向。
麻面岭头海拔652米处三叉路口古路碑(图中红圈处)为界一分为二东西两通道:

仰天湖岭西侧岗头属地仙居,古道683米,岭高282米,岗头公路、上宅村公园两处持平,海拔673米,仰天湖公园北阶梯134级,南阶梯曲径通幽,拐了几个弯,悠长而平缓。仰天湖岭东侧缙云县大源镇夏弄村仰天湖山塘。仰天湖岭岗头地势开阔,周边环山,宛如一湖,故称之为“仰天湖”。仰天湖曾建有寺院,名曰“仰天湖寺”,流传着古代有一位美女过路客,智勇双全孤身斗淫僧,并引导官府来把寺院淫窟抄,寺内僧人寺外民众无不击节叫好拍手笑的动人故事。该寺1950年代被废弃。1958年公社化时期兴修水利,缙云夏弄村在寺院遗址上修建仰天湖山塘,从此“仰天湖”成为名副其实的“仰天湖”。2021年缙云县水利部门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重砌南北大坝。仰天湖山塘坝顶海拔670米,南大坝阶梯41级。
“仰天湖”成为名副其实的“仰天湖”:


“仰天湖”南大坝41级阶梯

1958年同期,笔者所在的仙居安岭金坑村亦在其下修建了一个麻面岭山塘。其时笔者父母把6岁的笔者及其2岁的弟弟带到工地,让我照顾幼小的弟弟。我一边逗弟弟玩耍,一边看着父母叔伯兄长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当弟弟睡着时,就情不自禁地帮大人们拿拿工具、捡拾捡拾小石头,也算是与大家一起参加兴修水利劳动,分享父辈们劳动的艰辛与乐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默默地播种下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种子。仰天湖岭岗头仰天湖山塘与仰天湖岭岗脚麻面岭山塘,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一属缙云一属仙居,如同两位难分难解的好兄弟,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象征金坑与夏弄两村仙居与缙云两县台州与丽水两市连为一体,亲密无间,互相帮衬,共依共存,共利共荣,共创辉煌。
图下方仙居安岭金坑村麻面岭山塘;上方左仙居境内仰天湖公园134级北阶梯,上右缙云境内仰天湖山塘南大坝41级阶梯:

仰天湖岭西侧岗头仙居境内古道、公路、茶园、上宅村公园、岗下金坑麻面岭山塘和仰天湖岭岗头东侧缙云境内古道、公路、仰天湖山塘、红阳茶场、太阳能基地、仰天湖岭岗后上坑岭古道、上坑岭山塘及其仙缙边境大青山、五垄山(霖背岗)等景点融为一体。麻面岭仰天湖岭、上坑岭等周边高山冷岙变景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麻面岭仰天湖岭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仙缙边境国共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有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斗争故事,有待于仙缙两县相关部门挖掘传承,成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扬英勇顽强的优良传统。
安岭—大源挑货,20华里山间小路,仰天湖岭+夏弄岭,岭高392米,下坡为主,百斤挑费0.6元;大源—安岭挑夫路,天司岭+上坑岭至仰天湖,岭高523米,上岭为主,百斤挑费0.8元。安岭—大源一个来回,也需起早摸黑黑两头。
麻面岭是安岭通缙云大源的必由之路。安岭与缙云毗邻,安岭属地仙居时与缙云民间往来频繁,麻面岭成为安岭通向外界的重要通道。1949年安岭属地缙云管辖,与缙云联系更加密切,麻面岭成为安岭通向外界的主通道。1962年安岭归属仙居,麻面岭开始由盛转衰。1998年随着安岭至缙云大源公路的开通,从此麻面岭除茶农、砍柴人外,麻面岭古道已经基本无人问津;麻面岭古道从此完成了千百年来作为通向外界主通道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开辟麻面岭仰天湖岭景区,往返的是汽车、电瓶车,不愿徒步行走荒山野岭麻面岭仰天湖岭古道。麻面岭仰天湖岭古道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旅游、传统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建议相关部门投资修葺,能够成为仙缙边境旅游的黄金线路。翘首以盼!以盼翘首!
麻面岭仰天湖岭岗头古道海拔683米,在安岭八岭一坑古道中别具一格,地势开阔,一望无际;层峦叠翠,如诗如画;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登临岗头公园,顾前瞻后,神清气爽;俯视仰望,赏心悦目;近观远眺,心旷神怡;移步换景,各有千秋。空中蓝天白云,雄鹰盘旋,久久不愿离去,好像要与笔者我这位“故旧”相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东看仙缙边境大青山似乎变“小”,好像能够与之比肩而立。西视仙缙边境五垄山(霖背岗)也仿佛突然变“矮”,宛若可以与其齐头并驱。大青、五垄两山,近在迟尺,如同一对恋人,怦然心动,一见钟情;面面相视,窃窃私语;海誓山盟,天老地荒;海沽石烂,永不分离。又如两位千古哲人,共同见证麻面岭仰天湖岭沧海桑田,古今变迁,荣辱兴衰;“宠辱不惊,看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东眺仙居境内,远山逶迤,莽莽苍苍,天地相接,横无际涯。南观仙永、仙缙边境水雾岗、天堂尖、东余岗、仙桶尖等千米高山,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看安岭境内茶海,绿浪翻滚,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心旷神怡。可谓“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北望缙云红阳茶场,层峦叠翠,郁郁葱葱,棵棵茶树,随风摇摆,碧波荡漾,露出笑脸,好似欢迎我这位“老友”;又如棵棵摇钱树,预示茶农辛勤劳作茶叶丰收质量上乘香飘四海价格合理财源滚滚……
登临岗头仰天湖岭公园东看仙缙边境大青山:


东眺仙居境内,远山逶迤,莽莽苍苍,天地相接,横无际涯。
南观仙永、仙缙边境水雾岗、天堂尖、东余岗、仙桶尖等千米高山,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看安岭境内茶海,绿浪翻滚,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图片

北望红阳茶场:

至若阴雨天气,麻面岭仰天湖岭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白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置身云海之中,难辨南北西东。“烟波缥缈隐险峰,上下左右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云雾漫山中。”冬春浓雾冷雨,满目雾凇,宛如水晶宫;置身其中,如入龙宫仙境,别有一番风味。雪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麻面岭仰天湖岭如此多娇!
麻面岭石级,用青石块铺成,经过千百年的踩踏磨砺,路面光滑可鉴,下岭容易摔倒;有雾或雨天,路上潮湿,油抹一般,下坡一不小心就来个四脚朝天;冬春雨雪,路面结冰,俨然成为天然的溜冰室滑雪场。有一个笑话:1960年代通晓世界语、英语、俄语,译作40多篇,在上海任教的季银庚先生,娶了个上海姑娘,夫妻双双欢天喜地回老家安岭过年,行至麻面岭,适逢冻雨,路面结冰,光滑难行,手脚并用,四脚爬行,还是不敢下岭,请来一位彪形大汉将上海媳妇背下岭来,此事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当地美谈笑话。如此美谈笑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岭青少年,以季先生为榜样,励精图治学文化,奋发图强增本领,创造优越条件,怀揣真才实学,高强本事,令人刮目相看,以自己强大的软硬件,迎娶更多更美更有实力的京沪杭等大城市媳妇,携手为家乡为祖国为人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麻面岭,又叫木面(木郎、痴呆、脸皮厚)岭、夫人岭。神仙下凡,救苦救难:神奇传说,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个美丽传说,明代(1368—1644)仙居一都(安岭)表门村尹宜聘(幕峰)生有一女,父母视其掌上明珠。但该女自小体弱多病,灰脸多斑,徒步如鸭,长年咳喘。父母虽多方求医问药,均不见效。姑娘十六岁那年,许配缙云稠门李家,出阁之日,花轿抬至麻面岭,轿内尿臭难闻。抬至李家,立即传开:“新娘在轿中拉尿!”掀开轿帘一看,新娘满面麻子!李家下令:“原轿退回麻面木郎囡!”回到娘家,受到父母责备:“轿中怎能拉尿?”尹女对曰:“我在轿中睡着,梦中在金銮殿金马桶上解手。”不久,偶得仙方妙药,顽疾全除,亭亭玉立,美不可言。后来嫁给本县白塔厚仁表兄吴时来。吴时来(1527—1590)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贤臣,明代著名军事家、改革家、文学家。浙江仙居人,字惟修,号悟斋。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寇犯境,时来纳难民入城,善待客兵官长,使其部下守法。擢刑科给事中。劾罢严嵩党羽兵部尚书许论等。三十七年(1558),奉出使琉球之命,将行,劾嵩父子招权不法。被诬陷下狱。戍横州。隆庆(1567—1572)初复故官。万历(1572—1620)间官至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其妻尹氏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被诰封为“夫人”。
麻面岭,因尹氏麻面女、木面女、诰封夫人而得名为麻面岭、木面岭、夫人岭。
麻面岭,大青山下麻面岭。麻面岭脚就是笔者家。笔者去缙云走亲戚,去20里外缙云大源普化中学(缙云县第四中学)上学,去15里外的仰天灯盏仙缙边境八姓山斫柴割草割橡树叶,往返安岭—大源挑货(挑夫),麻面岭仰天湖岭是必经之处。1975年下半年在仙居县溪港公社金坑小学任教,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去金坑小学30里山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麻面岭—缙云后坑—小章—岭头—高畈—仙居溪港金坑小学、双坑岭—缙云黄泥垅—郑廿山—仙居金坑小学和双坑岭—缙云双坑—郑坑—仙居黄坑—大路下—溪口—金坑小学三条道路,麻面岭是其中一条道路。溪港金坑小学所在地金坑村,现在成为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下岸水库库区,金坑村因建下岸水库已经整体搬迁至横溪镇。
每每登临麻面岭仰天湖岭,面对美景,仰望太空,回味麻面岭仰天湖岭那动人心弦的神奇故事,虽身负重担,精疲力竭,顿觉神清气爽,力量倍增,奋勇前行。
安岭一万多人口,1973年通车之前,进进出出周边台州温州处州(丽水)的巨量货物,全靠人们一根扁担两只肩,两腿(人们戏称为“11号汽车”)行走翻山越岭往返挑。由此就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庞大的挑夫行业,专业挑夫业余挑夫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各显其能,为安岭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2年曹店(溪港公社所在地)—麻车坑(陈岭公社所在地)公路开通,安岭—曹店挑夫路完成历史使命,延续了千百年的安岭—曹店挑夫路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1973年陈岭(麻车坑)—安岭公路开通,安岭—麻车坑挑夫路亦完成其历史使命。
尤其是1998年仙居安岭下里—缙云大源寮车头公路(仙居县道溪下线安岭段—缙云503县道大源段)的开通,安岭—缙云大源挑夫路亦完成其历史使命,延续了千百年的安岭挑夫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挑夫行业亦自行消失。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今共有九条县道、乡村公路通外界,其中东北方两条公路通缙云大源龙坑方向,东方三条公路通仙居、永嘉方向,东南方通缙云大洋、永嘉界坑方向,西南方通缙云大洋方向,西方通缙云大源方向,西北方通缙云大源方向。九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九达,崇山峻岭变坦途。
其中县道溪下线横贯安岭东西全境,溪下线安岭东通仙居,东接陈界线与温州相连,溪下线安岭西与缙云大源503县道相通,溪下线成为安岭通向台温丽三市的交通主干道。

溪下线安岭吕庄岭头东通仙居,东接陈界线与温州相连:

溪下线安岭吕庄岭头西与缙云大源503县道相通: 


溪下线安岭吕庄岭头西与缙云大源503县道相通: 

溪港公社所在地曹店村,成为下岸水库的主库区,曹店村因建下岸水库已经整体搬迁至横溪镇;陈岭公社所在地麻车坑村,成为溪港、陈岭两乡合并后的溪港乡政府所在地。
安岭—曹店山路35华里,曹店—安岭溪下线公路28公里。
安岭—陈岭山路20华里,公路20公里。
近年仙居县投入1.9亿元,大刀阔斧开展溪港(原陈岭)至安岭公路改建工程,包括新建公路里程5.8公里,改造路面里程3公里,新建大桥1座128米,隧道1座1735米。2023年1月改建工程全线通车,路程由原先20公里的盘山公路缩短至8公里,车时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路面拓宽弯道减少确保雨雪天气出行安全,为两地旅游资源开发和土特产销售创造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仙居县溪港至安岭公路改建工程2023年1月正式通车(图片来自网络):

昔日我等肩挑重担的“挑夫”人,实实在在羡慕身无负担的过路客。现在安岭乡村村通公路,即使只有一两户人家(如只有一户人家的横岭行政村菜地垄自然村)的偏僻小山村都有公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每天10班安岭—横溪往返城乡公交车经过全乡除永源、龙源两个行政村外的所有行政村,永源、龙源每天亦有往返横溪的微型城乡公交车(小轿车),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半费、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2班安岭—缙云往返城乡公交车经过安岭全乡除永源、龙源两个行政村外的所有行政村,交通极为方便。平时出行的交通工具,不是班车,就是电瓶车、私家汽车,甚至是高档小轿车,很少有人徒步走长路,更难以见到“挑夫”人。
安岭通往外界的双坑岭、吕庄岭、溪口岭、荒田背岭、西岭、太公岭、吾坑岭、安仁坑、麻面岭仰天湖岭八岭一坑古道,逐渐废弃,人迹罕至,柴草当道,荆棘横行,难以通行。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双坑岭边双坑岭古村已经搬迁,成为废墟;双坑岭凉亭也已破败不堪,频临倒塌;一都岭凉亭内已经长成大树:它们好似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功德圆满,无怨无悔,自动隐退。建有纪念当地反腐惩奸嫉恶如仇的五代十国吴越国太尉太傅叶仁胜的双坑岭脚叶龙垟叶五太尉庙、双坑岭边岭脚王村村庙、岭脚王王氏祠堂及其门前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古柳杉树,四位老者目睹了千百年来双坑岭古道的荣辱兴衰,见证了挑夫们的苦楚辛酸;而今旧貌换新颜,双坑岭羊肠小路变成通往缙云龙坑的公路大道,四位老者依旧乐此不疲,巍然屹立,仍然坚守住自己的岗位,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继续迎来送往车辆行人。
双坑岭古道及其凉亭:

双坑岭古道边双坑岭古村遗址,图中红圈处为双坑岭古村土地神神坛,神坛内敬奉土地神(京城有地坛,省城、府城、县城、大村镇有土地庙、小山村有土地坛):


当地反腐惩奸嫉恶如仇的五代十国吴越国太尉太傅叶仁胜神像:

双坑岭边岭脚王村村庙、岭脚王王氏祠堂及其门前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古柳杉树:

现在想想,能够吃得挑夫苦,尤其是受得挑氨水苦,哪一样苦吃不了!
做人,真的要知足,知足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更不要怨天尤人不知足。
1960年代中后期至1970年代初,笔者也加入到庞大的挑夫行列。
笔者于1967年初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从缙云县普化中学回乡参加生产队农业生产劳动,至1970年1月去安岭公社石长坑水库工地劳动这段时间,经过安岭麻山、大平洪、洪堂岭头、缙云大洋榧树后、铁箱,至35里外的铁箱坑,或者沿着溪口岭、郑山头、陈岭百花曹山后门山岗、横岗,至35里外的水雾岗、四方岩、猫儿图给生产队割橡树叶(橡树叶分有毛大而厚、无毛小而薄两种,割有毛大而厚肥力强的橡树叶,用于水稻、水芋的基肥),割茅草。农闲时间去30里之外的龙潭坑、进大寮斫柴;安岭—曹店、安岭—麻车坑、安岭—大源挑夫路上做挑夫;甚至去一百四十里之外的温州挑盐。后来上了大学当了教师,在安岭本土任教的12年期间,经常利用寒暑假干农活,去龙潭坑、水雾岗等地砍柴。在家乡安岭任教时,与同事们一起带领初中学生,沿安岭麻山、大平洪、洪堂岭头、缙云大洋榧树后、后村、前村、大堰头,步行35华里去大洋水库春游秋游参观学习,凌晨出发,夜晚回校,往返70华里山间小路,师生们亦兴趣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1月15日至1973年9月17日,笔者参加石长坑水库工地建设3年8个月,1339个日日夜夜,艰难困苦,奋发图强,酸甜苦辣,丰富多彩,令我终身难忘,记忆犹新(参见拙作《十个工钱蝶变记》)。
我这个初中老三届回乡知识青年、公社社员(农民)、石长坑水库民工、深山老林里的挑夫,有幸涅槃成大学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台州市作协会员、安岭乡贤会理事、仙居县灵江源爱心协会理事、丽水市上官家族联谊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儿子儿媳从事科技、商务工作;孙子孙女聪明伶俐品学兼优……
一路走来,我有今天,感恩社会各界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和所有给予关爱帮扶者,将永远铭记其大恩大德;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结草衔环,难以报答。
重走昔日八岭一坑挑夫路,百感交集涌心头……
重走当年挑夫路,往返双坑岭挑夫路途中,顺路去横岭村横山自然村慰问新近去世的时任石长坑水库指挥部主任兼任横岭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德生家人,感恩赵主任五十一年前给予我的关爱培养;参观横岭村菜地垄自然村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化工大学教授王彩凤老屋;拜访王彩凤教授的父母迁居至横岭行政村所在地岭脚王村修建的一栋三间三层半别墅式小洋房,聆听其讲述王彩凤教授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敬业爱岗的动人事迹。
王彩凤,深山冷岙飞出来的彩凤王:棒!
深山冷岙飞出彩凤王——安岭横岭村菜地垄自然村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化工大学教授
王彩凤老屋:

(图片来源:标明出处者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仙居县职业中专 仙居技师学院  官南星
 2024年2月10日甲辰大年初一于老家仙居安岭

作者官南星,系中学高级教师、台州市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中国旅游报》《中国教育报》《德育报》《语文报》《师道》《语文教学与研究》《作文通讯》《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等报刊。
邮箱:13666855916@163.com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仙居南极星辉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河南信阳上官家族2024年清明祭祖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下一篇:上官(官)氏家族(福州)联谊会2024年年会隆重举行
上官家族网站已经开通的网 | 福建上官家族 | 家族网站组成 | 深圳上官家族 | 网址导航 | 网站OA办公 | 江苏上官家族 | 管理登陆
版权:2009-2025 上官氏网 京ICP备11026976号-1
电话:13805244902  地址:北京东方新智国际咨询中心【北京市海淀区】 Email:sgywoksgm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