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新友、秘书长上官洪采风研究上官历史文化 | 来源: 点击:194 时间:2024-09-08 |
陪同丽水市上官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上官新友、秘书长上官洪采风研究上官历史文化
原创 官南星 仙居南极星辉 2024年09月05日 21:41 浙江
今天一早去台州市最西部的自然村仙居安岭里塘村下洋坑自然村恭迎从缙云县城专程前来仙居安岭的丽水市上官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上官新友、秘书长上官洪,在安岭大家欢聚一堂,探讨研究上官家族文化。
下午陪同上官新友上官洪两位经过仙居安岭的下里、后塘、金岙、西岭后、西溪、麻山,缙云大洋的榧树后、后村、前村,去缙云大洋大堰头采风,调查研究大堰头村上官家族历史文化,回程又途径缙云大洋的抱骨岭、蛟坑,大源的黄连坑、怀义堂、寮车头、岭后等村庄,专程把我送回仙居安岭,然后回缙云县城。
上官洪秘书长一天内缙云县城—仙居安岭—缙云大洋—仙居安岭—缙云县城,一路下来至少驾车一百五十公里以上。
烈日暴晒,山路崎岖,长时间驾车:辛苦,感恩。
现将笔者多年前写的大堰头简介,供大家参考:
据自闽迁浙祖大用公裔下第一届至第十届上官宗谱记载:迨至睦宗公第十九世大用公第四世裔孙行福志良公(1674—1748)、志潮公、第五世孙行禄蒙林公(谱载顺治乙未1655—康熙辛亥1671,疑错皇帝年号,雍正辛亥1731年卒,享寿76岁。存疑待考)分迁处州缙云十四都大堰头,云富公自黄岩分迁大堰头,成为缙云大族强族望族,其裔孙又分迁金华、严州、湖州、杭州等地。
一九七零年代修大洋水库部分宗亲移民至江西省资溪县高镇巷口村前源组居住,现共有一千多人口。
大堰头一脉,生贤出贵,人才辈出,当代就有水和、恒辉、静、国标等一大批贤能之士。
大堰头村数百户人家,一九七零年代,建大洋水库大部外迁省内外各地。大用公裔孙于清光绪十一年岁在乙酉(1885)仲冬月,建成大堰头上官宗祠。此时大用公后裔已经发展繁衍了相当大规模,否则建不成祠堂。由于建水库从原先大堰头村脚,整体搬迁到原先村头现在村脚。后来上官祠堂成为废墟,现在其原址上改建成环湖村文化礼堂。世道沧桑,难以预料!
睦宗公裔孙第十六世我祖大用公,其中一脉迁至大堰头后,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快速发展,短时期内就成为当地大族强族望族,成为自闽迁浙始祖大用公后裔们的活动中心。
大堰头,四山环拥,层峦叠翠,苍松翠竹,四季常青;一水西流,瓯江之源。大洋山脉,连绵不绝。箬川蜿蜒,源远流长。谷耙(山)雄踞,香坑萦逥。地胜土肥,百业兴旺。大洋湖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发电灌溉,利在千秋。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宛如仙境。生态农业,名扬浙江,农家之乐,其乐无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风水宝地,地灵人杰,俊才辈出,名留青史,上官家族,前程无量。
然而大堰头终究地处偏僻,尤其是一九七零年代,建大洋水库,大部外迁浙江内外。
我坚信,随着大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大堰头风景优美,旅游胜地,后劲强大,大有可为,前程无量。
美哉,大堰头;壮哉,大堰头!
大堰头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了解一下西寮下与大堰头两个村的位置,对理解宗谱记载迁徙脉络有所帮助。
台州仙居安岭(安仁)乡西寮下与丽水(处州)缙云大洋镇大堰头两个村,听起来好像相隔遥远,实际上安岭(安仁)乡和大洋镇是毗邻乡镇都是台温丽边境之地,西寮下和大堰头北南相望近在咫尺。
站在西寮下我老家门口看见安岭麻山村,越过麻山村后山就是大堰头村。西寮下大堰头两村直线距离几公里,古道山路距离也只有十几公里,近在咫尺。在我们山区,古今步行十几公里,来来往往,家常便饭。
笔者在安岭教书时每年带领初中生去大堰头大洋水库春秋游,都是当天返回。现在麻山至大堰头有公路相通,来往更加方便。
自闽迁浙祖大用公裔下第三届(1802年)上官宗谱封面
自闽迁浙祖大用公裔下第二届(1779年)上官宗谱序言之一
官南星
2024年9月5日于仙居安岭
邮箱:13666855916@163.com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我们不是“官” 我们是“上官” 下一篇:上官炬:全国乡村地名“上官”来历或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