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金融危机 就怕精神危机 | 来源: 点击:1496 时间:2017-08-23 |
不怕金融危机 就怕精神危机
——浅谈金融危机中的大学生就业
官会平
引人注目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这个春冬交替的季节里感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寒意。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说起找工作的事大都用了“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如雨后春笋,媒体宣传上大多以人头攒头、火爆、爆满、挤破门等文字或图片来做形容,还有少数被挤得痛苦不堪图片新闻,很是恐怖。有的媒体只写了进场人数、提供了多少岗位,达成了多少意向协议,很少看见真正成交的数字(也没有跟踪报道其成交情况)。我觉得一定的形式是必须要的,但不宜过份渲染,一是会给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带来更加紧张的气芬,不利于社会稳定;二是有可能助长形式主义;三是不利于求职者树立信心。而事实上,只要我们上下努力,迎难而上,改变就业观念,正确对待薪水、单位性质,用积极向上的就业思维来武装自己,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出路。目前各级政府正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应对。我们应该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冬天过去必将是春天。
一、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注
胡总书记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温总理在出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活动后,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该校的图书馆,面对大学生温总理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又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 各地党委、政府并对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回答提问时指出:“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本人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最怕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精神上的危机。中央领导要求全社会和大学生们既要看到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又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危机中找机遇.
二、建议与对策
一是各地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9)3号通知精神,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
二是各地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要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摸清我各乃至全国大学生毕业生准确数据,通过媒体发布供求信息;三是多方合作,多管齐下,提高招聘会质量,加大招聘会力度,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速招聘工作的速度;四是采取专场招聘、网络招聘、供求洽谈会、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内联外通的多种办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重点突出招聘会中的成交率。五是各用人单位应积极无条件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六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发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国营企去摔打;到私人企业去取经;到合适的地方去创业;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去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等等
三、改变就业观念,去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化方面进行了多样化尝试,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第三部门”日渐壮大成熟,为公共管理社会化奠定了一定的社会条件。这里需要有文化、有胆识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也能在这里发挥作用。
四、改变就业观念,到中城市、中小企业去发展。不少大学生不是一味追求工资待遇高低,而是注重自己的发展前景、精神生活和心情的愉悦感。 。在上海读完大学的郝爱丽面对留沪难的问题,果断选择了东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就业。工作了半年后他就感慨地说:“其实相对于沿海和发达大城市来说,内地二级市生活起来更舒适。自己的收入在这里可以轻松应对房价和消费,还有结余”。还有的大学生上军事院校、应征入伍,心身都得到了很好的磨炼。
三、改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学习和锻炼,全国各地每年都选调部分大学生去乡镇当村官,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大学生广开就业门路,提供了新的途径。如湖北省枣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据去年统计,80多万农业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400多人,而实际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经营的人仅有192人,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特别是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农机等系统人才分布也不均等。全县有2746名村干部,有大专学历仅有58人。2007年他们计划培养了120多人大学生村官,把他们送进各级党校进行学习培训后分配到18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管理区)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起到很好作用。
四、改变就业观念,到国营企去摔打。最近应届生就业网对13305名大学生进行求职状况调查显示,由于国有企业的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加上金融危机一些外企都在减员,理智的大学生应把目标转向稳定的国有企业;据统计,今年选择国企的大学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个百分点。
五、改变就业观念,到私人企业去取经。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今年想去外企工作的大学生比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但仍排在今年调查结果之首,占36.8%。世界金融危机,外企大都裁员,这种想去外企工作的人员应加以思考,调整就业方向,选择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在那里同样可以学到经营方法、管理经验,为今后自己当“老板”打下坚实的基穿
六、改变就业观念,到合适的地方去创业。党和国家对个人经商办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毕业后直接经商的成功者不少,自己当“老板”既可煅炼自己,又能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最近国家出台了土地流制度,可以去办农、林、渔、牧场等等,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当好自的“老板”。
七、改变就业观念,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国办发(2009)3号文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给出优厚的条件,指出: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三个月前,东北师范大学的焦雪峰还对导师建议他去西部工作想不通。他说,在结束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之后,他曾经幻想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应该像那段日子一样精彩。但是现实给他的答复很直接,那就是选好自己的职业,走好自己的路。现在他已经准备好毕业后去宁夏工作。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只要肯学习,肯钻研,吃苦耐劳,在哪里都会发光。 。
八、改变就业观念,去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继续实施“选聘高校毕业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色岗位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
总之,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有611万多人,加上往届大学生的再次择业和海外学子的“回流”,求职市场将有1000多万名学子“争抢饭碗”,这是事实。但这并不只是坏事,它一方面将促进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将有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刻,社会各界、大专院校和广大师生要用辩证的方法正确看待就业面临的问题,用乐观、积向上的态度迎难而上,要充分相信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定会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湖北人才科研所副所长官会平
二00九年一月一六日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不要过分渲染各类招聘会的火爆场面 下一篇:上官会平[浅谈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
|